1900年庚子国变后,12月10日以慈禧为主导的“庚子变法”开始了。清廷开始预备君主立宪,准备效法日本明治维新的强国之路。
1907年设立预备立宪期为12年。预备立宪在立宪国体之前,设立咨议制:中央设立咨政院,各省设立咨议局,州县设立议事会,以表达清廷立宪的民意基础和参政的权力。
清政府走上了宪政改革的快车道。
1908年11月14日,15日,慈禧与光绪帝相继去世,小醇王载沣的儿子三岁的溥仪继位,载沣摄政,是为摄政王,掌管着大清国的最高权力。
同时也把清廷宪政改革的快车开上了逆行道。
小醇王载沣的父亲,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奕譞,奕譞是咸丰帝的兄弟,光绪帝的父亲。
奕譞是光绪初年清廷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,封醇亲王,赐食亲王双禄,世袭惘替(铁帽子王)。
奕譞身份尊贵,大权在握,却一辈子为人谨慎,一生都在表达对慈禧皇太后的忠诚不二。
奕譞做为当朝皇帝光绪的父亲最怕别人猜忌,尤其是怕引起慈禧皇太后的猜忌。奕譞的福晋是慈禧皇太后的妹妹叶赫那拉.婉贞,婉贞是大清国唯一敢当面驳斥慈禧的人。
因为种种关系,醇亲王奕譞一家在大清国尊贵无匹。
奕譞一生谨慎做人,却在“代天寻视”北洋海军军事演习后,心情激动赋诗一首(他兼海军衙门大臣)歌颂大清国的强盛,回京后被慈禧嘲讽有凌云之志,羞愧惧怕下,一病不起,临终时嘱咐家人儿女要小心做人,终年51岁,那年载沣8岁。
小醇王载沣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,身份特殊尊贵,打小就是被重点培养做大清国执政的对象,载沣没能学会父亲奕譞的谨慎,他是道光帝的嫡系孙子,当朝皇帝光绪是他亲哥哥。
他是掌权太后慈禧喜爱的外甥,父亲是总理王大臣,一出生就尊贵无比,所以让他学会父亲做人做事的谨慎谦卑是不可能的。
而且他不像他父亲奕譞当初是有皇位继承权的,不像奕譞对慈禧的最高权力是可能有致命威胁的,载沣没有皇位继承权,所以奕譞做人做事的小心谨慎的出发点,载沣是没有的。
小醇王载沣从小跋扈。
1909年1月1日,三岁的溥仪登基,国号宣统,溥仪的父亲小醇王载沣当仁不让的做上了“摄政王”的宝座,成为大清国的实际控制者,那年载沣26岁。
清廷由1900年末开始的“预备立宪”到这时候已经运作了8年多,对于立宪的宣传已经传播全国,深入人心。
全世界各强国对于清廷的君主立宪表示支持,并提供各种帮助。
大清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咨议机构(议会)已经开始运作。到了宣统登基时,全国上下已经对君主立宪准备充分,只等12年的预备立宪期一到,马上把大清国变成君主立宪国,富国强兵,把大清国重新建设成亚洲第一的强大国家。
清廷“庚子变法”后,北洋大臣袁世凯,南洋大臣张之洞由地方入主中枢,被慈禧太后征调成为军机处(内阁)成员,一方面慈禧需要洋务派的支持和协助变法事宜;一方面对于“庚子国变”中东南各省私自互保,不听朝廷命令,地方督抚权力坐大等等,用来削弱地方权力。
征调袁世凯、张之洞入京,正是清廷“削藩”的手段,也是稳定中央与地方关系切实办法~袁世凯入主中枢后,交出了他一手打造的北洋六镇新军(其中一镇是皇族荫昌统领,不算袁世凯嫡系),这样慈禧通过征调袁世凯入京,把大清国最精锐的军队的指挥权收归己有。
清廷中央和地方相安无事,用现在的话说“全国人民都在为建设一个全新的!强盛的!大清国而努力奋斗!”
清廷的年财政收入到1908年达到8000万两白银,超过康乾盛世,超过了同光中兴,这时候的大清是历史上最强盛的大清。
世界各强国对于庚子变法后大清国,对良好的各方面发展给予充份肯定和称赞,大清国重新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。
这一切终结于小醇王载沣摄政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