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日子为何叫〝黄道吉日〞? 与十二天神有关
【华夏才子网2018年08月10日讯】中国古人讲究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皆备,才能成其大事。从古至今,凡是遇到祭祀、婚嫁、开张、修房建屋等大事,人们都要挑个〝黄道吉日〞,祈求趋吉避凶,顺利完成。古籍记载〝黄道吉日〞与十二个值日天神有密切关系。
许多古籍都有关于黄道吉日的记载,如元朝无名氏《连环计-第四折》∶〝今日是黄道吉日,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。〞《儿女英雄传-第十八回》∶〝只今日便是个黄道吉日,请大人咐吩一个小僮把我那半肩行李搬了进来,便可开舘。〞
那为什么诸事皆宜的好日子称为〝黄道吉日〞呢?黄道是天文学名词,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,自地球上观察太阳和地球在相对位置移动所形成的轨道。
《汉书-天文志》记载∶〝日有中道,月有九行。中道者,黄道,一曰光道。〞意思是说,太阳在中道运行,月亮的运行有九条轨道。中道就是黄道,又叫作光道。
宋朝沉括《梦溪笔谈-像数二》:〝日之所由,谓之黄道。〞意思是,太阳运行的途径,称为黄道。
古代传统历法中有以干、支记日,以十二地支配十二个值日天神,十二日当中,十二个天神各按顺序轮值一次,周而复始,循环不已。并制定黄黑道日,黄道主吉,黑道主凶。
十二个天神分别为子日青龙,丑日明堂,寅日天刑,卯日朱雀,辰日金匮,巳日天德,午日白虎,未日玉堂,申日天牢,酉日玄武,戌日司命,亥日勾陈。十二天神所主不同,分掌吉凶。
当遇到青龙(子)、明堂(丑)、金匮(辰)、天德(巳)、玉堂(未)、司命(戌)六神值日时,是吉祥的日子,诸事皆宜,不避凶忌,就是人们常说的〝黄道吉日〞、〝黄道日〞。
古籍描述,青龙是神传祥兽,为祥瑞的象征;明堂是古代天子举行大典之地,是权力的象征;金匮为金质之柜,通常秘藏重要文物、文献,是珍奇名贵的象征;天德则是象征上天化育的恩泽;玉堂是宫殿所在、神仙居所,司命则为星名、神名,都是吉祥的象征。
反之,若是天刑(寅)、朱雀(卯)、白虎(午)、天牢(申)、玄武(酉)、勾陈(亥)六神值日,则为凶日,诸事不利,不宜举行任何重大活动,称为〝黑道凶日〞、〝黑道日〞。
黑道,原是日月运行轨道之一。古人认为日月运行有九条轨道,即黄道一,青道二、赤道二、白道二,黑道二。此外,古代阴阳学家也把黑道视为凶神,是不吉利的象征,如明朝谢肇淛《五杂俎-天部二》上载:〝一日之中,则有白虎、黑杀、刀砧、天火、重丧、天贼、地贼、血支、血忌、归忌、黑道……等凶神。〞
最早的择日书籍出现于夏朝,名称为《夏小正》,收录在《大戴礼记》中。春秋战国时,选择黄道吉日已蔚然成风,当越王勾践从吴国回越国时,就特别挑选在十二月己巳时加禺中归国。
秦至两汉,如何选择黄道吉日的历书更为常见,东汉永元六年的木简历书,历注中既有建、除、满、平、定、执、破、危、成、收、开、闭等十二值神。敦煌出土的汉代历书木简,并有大时、小时、月煞、土府等历注内容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战乱频繁,各国在行军打仗前均要选择吉日。此外,各国普遍认为天象神煞与人间灾异有关。
梁武帝〝萧衍〞因为一首〝荧惑入南斗,天子下殿走〞的童谣,而赤足下殿以避之。后来果然应在北方,北魏皇帝西奔宇文泰,并狼狈自嘲的说:〝虏亦应天象耶!〞。
北宋雍熙三年的具注日历序中,明确记载太岁将军与诸年神的方位及出游时间,并强调人们切忌在太岁头上动土修造。序后并有九星方点阵图,说明九色中依紫白二方修造,法出贵人,加官改职,横得财物,婚姻酒食等等。此时疫备了太岁、月令和干支五行等三大神煞系统。
至清朝,择日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各项活动的依据。康熙皇帝下令时令大学士李光地等人,编纂古典,御赐为《星历考原》一书共六卷。其后乾隆又命允禄、弘昼、张照、何国宗等将其重新校正,成为《协纪辨方书》共卅六卷。
乾隆亲制序文,内有:〝夫协纪辨方者、敬天之纪、敬地之方也。〞又称:〝举大事、动大众,协乎五纪,辨乎五方、以顺天地之性〞等等。
其中二卷,叙述择日的各种理论和相关历法知识;六卷,介绍年月日时四大神煞之名称、宜忌、来源和性质等等,是目前关于择日最完备的书籍。此外,朝廷又令钦天监,每年颁布一册具注历书《时宪书》,俗称黄历,供人们择日之用。